一 国际河流的特点和功能

国际河流的主体是河中的水资源。国际河流既具有水的一般特性,同时又赋予了河中水资源跨界的特性。也正是因为具有跨界的特性,国际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边界的功能,对沿岸国家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国际河流的特点和功能如下。

1.国际河流的跨界性

国际河流中的水资源具有流动性,从上游流向下游。水资源本身是没有边界的,然而一旦河流水资源流经不同的行政区域,就由此产生了政治边界。人为划定的这个政治边界并不能阻止河流水资源的流动,国际河流从一个国家流出而流入另一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以国际河流为界,国际河流由此具有了跨界性。国际河流中的跨界水不是一个地方性或国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2.国际河流流域国家差异性

流域水资源在流域内不同区域亦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中下游和干支流等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经济技术基础、开发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国际河流水资源流经或分割不同国家,使不同流域国家对流域水资源的控制能力和使用规划不同,往往引发矛盾和纠纷。

3.国际河流流域的整体关联性

流域内水资源与其他土地、生物等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2]任何一个流域国家对共享水资源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涉及其他流域国家。因此,国际河流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差异的流域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依赖共同体。流域国家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提高了“报复”行为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互惠”行为的可能性。

4.国际河流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同时关联

传统安全涉及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高级政治问题”,主要包括“应对外部势力对本国主权的战争威胁、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等,强调以增强军事实力、实行军事结盟和采取武力打击等手段确保国家安全”。[3]非传统安全则是指传统安全问题之外的其他所谓低级政治安全问题,如经济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毒品走私、跨国犯罪、艾滋病传播等。[4]传统安全关注国家的主权、领土和军事威胁等;非传统安全则是以人为中心,重视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交织并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出现互相转化。当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家主权、领土联系在一起时,则有可能升级为传统安全问题。

据此,水资源污染以及由水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然而,国际河流的性质决定了它与非传统安全关联的同时也与传统安全相关。由前所述,国际河流是指流经或分割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如干流和支流、湖泊、含水层、冰川、蓄水池和运河等。国际河流是一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国际河流或是流经或是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边界,而传统意义上的边疆是指“以国家为基础形成的由领土、领海、领空组成的国家疆域的边界地带”[5],所以国际河流属于国家边疆的一部分。边疆与传统安全的关联性不言而喻,边疆因其是一国与邻国接触最为频繁和直接的地带,因此更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战争威胁、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6]

5.国际河流的边界功能

国际河流或是流经或是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边界,所以国际河流整体或部分地构成了国家之间的边界。在一般的概念里,边界是指将不同国家的领土范围区分开来的线,同时具有地理意义和政治意义。在国际法中,国家边界是指划分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一个国家的领土和未被占领的土地、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公海以及国家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界线,边界是有主权的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界限。[7]边界的类型包括三种。(1)自然边界。采用自然地理屏障(比如山、河、湖、海、海峡等)为国家边界。其中,若以河流为边界,通常将主航道中心线或河道中心线作为边界线。许多河流被当作边界,比如德国和波兰之间的奥德海、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里奥格兰德河等。(2)人为边界。当不存在明显的自然屏障或自然屏障不适合当作边界时,毗邻的政治单位就需要共同设置人为边界,比如人为屏障(墙、石碑或铁丝网较为常见)或几何线(连接两个定点的直线或若干此直线构成的折线)。(3)看不见的边界。文化边界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文化的毗邻地理区域划分开来。每种文化拥有共同的历史、价值观念、语言、民族、种族和宗教等,以此区别于其他文化。然而,文化之间的边界不一定很明显,某些人文特征难以区分,所以文化边界的设置往往较难。[8]

边界具有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边界的屏蔽效应是指边界对不同区域间跨界相互往来所产生的阻碍作用;边界的中介效应则是指边界作为中介促进不同区域间跨界相互往来。[9]边界的两种效应赋予了国家边界具有相应的功能,即维护边界安全和促进边界地区经济合作。一方面,国家边界具有划分国家领土、构建与维护国家身份的功能。边界是为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获得政治制度的稳定,维持着内政与外交的区分。[10]边界将两国划分开来,扮演着“屏障”的角色,维护着边界的安全,包括传统边境安全和非传统边境安全,前者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后者涉及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贩卖毒品、非法移民等。维护边界安全是原始功能,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这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国家边界政策的偏好;另一方面,国家边界具有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功能,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抑制距离衰减原理、腹地优势和国境需求。[11]虽然边界将国家划分开来,但边界地区却是毗邻国家间往来最直接和最频繁的地带。边界地带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有利于地区发展,这对于那些不处于边界地带的区域来说是一种地理优势。随着区域合作、次区域合作的加强,国家边界的“屏蔽”效应得到弱化,“中介”功能出现强化的趋势。[12]出现这样的趋势具有客观性,但两种功效的强弱关系则具有主观性,国家对边界的功能判断依赖情境而定。[13]国际河流作为国家边界,同样具有维护边界安全和促进边界地区经济合作两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