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文学理论研究论集
- 党圣元 夏静等
- 1538字
- 2025-04-29 20:09:16
前言
收入此《中古文学理论研究论集》中的十九篇论文,系我们在进行中古文学理论批评编年史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成果,所收论文作者均是课题研究组成员。该课题的名称为“中国中古文学理论文献整理与研究”,为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为17AZD027。该课题自立项始,课题组就积极地展开在研工作,为了更加明确研究重心和方法,结项时最终研究成果的著述体式和具体的结构框架,经过充分讨论和反复权衡,根据已有中古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情况和文献整理编撰情况,我们决定以“编年”这一著述体式,将文献整理与观念史梳理和理论阐述融通在一起,秉持“大文论”“大批评”的学术理念和研究视野与方法,尽量突破现代学科划分的畛域,兼及经史子集,通过纵向编排展开、纵向与横向交织并行,理论阐释与文献梳理选录并重,在每个编年条目之下再由若干元素或曰单元组成新旧参半之“编年”体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尝试性的研究与撰述方法,对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和文献进行一次系统而细致的思想观念研究阐释和文献要籍整理辑要。在确定了具体的编撰体式和体例之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研究工作便正式启动,其间我们也数次开会讨论交流,解决一些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遇上的学术和理论方面的具体问题和难题。
这一项目研究之主旨定位和学术创新点追求,虽然意欲主要通过“编年”体式来梳理和辑要中古文学理论批评文献,并且在坚实的文献基础上分析阐释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尤其是文学思想观念史衍生演化轨迹,以尽可能地还原性呈现中古文学理论批评生发演进的场景、语境,使我们的研究和阐述是一种“在场”性的书写。但是,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并非仅仅是一般文献学层面的耙梳、选编或长编,也不是做一部中古文论选本,因此在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进行“编年”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直接的、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除了需要做文献方面的考量之外,更主要的是对这些文献史实所体现的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演化中的节点性问题、重大理论现象、重要批评“事件”、理论关键词和术语等进行研究,作出深入的考察与分析,这样庶几可以使我们对中古文学理论批评所进行的“编年”避免成为对一堆文献资料的简单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排列,尽管这样也可以为愿意使用者提供省却查找翻检之役的便利,然而这并不是我们进行这一项目研究之初衷。在项目研究进行的四年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围绕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及其编年问题,撰写发表了一些专题学术性论文,数量并不仅仅为收入本论集中的这十九篇,但是因于字数篇幅的原因,我们只从中选了十九篇汇为一编,作为该课题之阶段性研究成果先期出版,并且期望得到学界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
收入本论集中论文的作者,均为该课题组成员,他们分别是: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夏静(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民镇(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袁劲(武汉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王晓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杨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宋宁(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讲师)、康倩(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这些成员不论研究资历深浅,都对中古文论与美学研究、对尝试编撰中古文学理论批评编年史具有浓郁的学术兴趣,愿意下一番功夫进行编年体文论史书写的实践,在这方面积累学术经验。现在该课题研究已经接近尾声,基本完成统稿,并且正在收集材料准备进行结项。作为该项目主持人,方此之时,以及想起几年来大家查找阅读文献、相互讨论交流、研思撰述,如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吾人内心确实有所欣然,并且对他们数位所付出的辛苦的学术劳动,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该论集之出版提供机会。
党圣元
2022年7月12日草于京西北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