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研究

布迪厄的“社会空间”理论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郭一帆

【摘要】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建立在对马克思和韦伯阶级理论的批判性继承上。他根据资本总量、资本结构与阶级轨迹构建了三维的社会空间,并将“社会空间”这一概念作为社会分析的工具,将社会划分为统治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大众阶级。在此基础上他又以一种动态的视角研究了社会流动与再生产,描述社会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布迪厄的“社会空间”理论是阶级概念的基础,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既通过资本的不平等分配来定义,又通过不同的再生产策略得到不同的阶级轨迹。

【关键词】社会空间 社会阶级 再生产 布迪厄

【Résumé】 La théorie de classe de Pierre Bourdieu se fonde sur un héritage critique de celles de Karl Marx et de Max Weber.Il a construit un espace social tridimensionnel selon le volume du capital,la structure du capital et la trajectoire des classes et le sert comme un outil pour analyser la société.Pierre Bourdieu divise la société en trois couches:classe dominante,petite bourgeoise et classe popuaire.Sur cette base,Pierre Bourdieu a également étudié la mobilité sociale et la reproduction sociale dans une perspective dynamique et décrit le changement des positions des classes dans l'espace social.La théorie de l'espace social de Pierre Bourdieu est le fondement de son concept de classe sociale.Non seulement la position d'une classe dans l'espace social est définie par la distribution inégale du capital,mais aussi chaque classe a des trajectoires différentes dues aux stratégies de reproduction différentes.

【Mots-clés】Espace Social,Classe Sociale,Reproduction,Pierre Bourdieu

【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NDJC179YB)

一 引言

划分为神职人员、贵族和第三等级,他们各自享有既定的权力和义务。工业社会及以后的社会则缺少了法律界定的社会等级,如何对社会进行分层就成为众多社会学家关注的问题。19世纪,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社会阶级理论,按经济标准将社会划分为对立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另一位社会阶级理论的奠基人韦伯,从权力、声望、财富三种原则来划分社会等级。[1]

布迪厄是法国当代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为社会阶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布迪厄接受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又和韦伯一样赋予象征统治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他又提出了社会空间的概念作为社会分析的工具。在1979年出版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La Distinction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中,布迪厄深入探讨了社会空间这一概念,建立了生活方式的空间和社会空间,并同时展示了它们的同源关系。这使得他不仅能够分析社会群体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还可以探究社会秩序再生产的趋势。布迪厄是一个成功的兼收并蓄者,在激烈的理论斗争中赢得了他学说的合法性。

二 社会空间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空间:资本不平等分配的等级产物

社会构成是一个“群体和阶级之间权力与意义的关系系统”[2]。因此有必要研究这些社会关系以理解行动者被划分为社会阶级的缘由。传统的社会分层是根据各个阶级存在的物质条件为他们分配位置的,这种方法只考虑了单一的分层原则,忽略了社会阶级不能被单独定义,而要与其他等级相联系这一事实。布迪厄提出“社会空间”这一概念,他先研究是什么促成了各阶级在社会空间中所维持的关系。

“社会空间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位置的多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当前位置都可以根据多维坐标系来定义,且该多维坐标系的值对应不同相关变量的值:因此在第一维度中行动者根据其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占据相应的位置,在第二维度中,根据其资本的构成,即根据他们所拥有资本总量中不同种类资本所占据的相对比重。”[3]布迪厄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用多维空间来表现社会世界,是因为社会学起初呈现为拓扑学的形式。多维空间建立在我们所研究的社会世界中所有行为属性构成的区分或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所有行动者和行动者群体都由他们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来定义。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被限定在某个位置或者是相近位置的特定等级。

“谈论到一个社会空间,就不能忽视基本的差异,尤其是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将无论任何人聚集在一起。”[4]我们观察到,在不同社会结构中占据对等位置的社会阶级之间有类似的属性。许多分析表明,有相似属性的社会阶层对应的是相同的阶级情境,虽然社会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事实上,阶级位置或是阶级情境上的差异,都会转化成显著的标志,转化成象征性的区分。这些属性可用来区分和会聚尽可能相似的行动者(因此尽可能与其他阶级的成员不同)。如此分类的行动者,他们在空间中的位置越近,其共同点就越多,位置越远,其共同点就越少。那些在社会空间中靠近的人就构成了一个阶级。换句话说,一个阶级就是一群处于相同位置、相同条件,并且在社会空间中面临相似约束的行动者。

社会空间是由不同资本构建而成的。资本的概念首先隶属于经济范畴。即使阶级结构的形成以经济作为基础,也不应该把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经济这唯一一种关系。布迪厄认为,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占的位置只是众多权力关系众多结构之一,社会空间实际上是多维的,不能把它缩减到经济唯一一个维度。不过我们可以用资本的属性作一个对比:资本通过投资行为来积累,通过继承来传递,通过持有人经营最能盈利的投资来获取收益。这些特征使资本成为一种启发式的概念,我们不仅仅可以将资本用于经济领域。[5]布迪厄的研究增强了人们对资本分类的意识。尽管教育程度的不均衡和家庭之间经济不平等已经被证实,但用文化资本来说明会更具说服力。与此相关的分析反映了更多的事实,例如教师子女的教育程度一般会比较高,但他们很多并不是来自处于经济等级顶端的家庭。在关于生活方式和消费实践的研究中,基于资本分类和“社会空间”概念的模型使得分析更有说服力,比如在同等收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家庭会有不同的消费结构。

根据布迪厄的分析,我们可以区分出四种类型的资本。

经济资本:包括不同生产要素(土地、工厂、劳动)和所有的经济资产(例如珠宝、股票和债券等)。当然也包括收入,因为收入保障了一定的生活水平,也构成了财产的一部分。

文化资本:与所有的知识资质相对应,由学校系统产出或由家庭传播。这种资本可以有三种存在形式:整合状态,作为人体内的长期配置存在(包括知识、技能、言语形式等,例如在公共场合能够自如表达);客体状态,作为文化财产存在(例如拥有名画或其他作品);制度化状态,即一些机构的社会认可(例如学历、头衔等)。

社会资本:主要被定义为个人和群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一个特定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总量取决于其可以有效动用的关系网络的范围,以及他与之关联的行动者所拥有的资本总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拥有这项资本意味着需要有利于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工作,也就是社交性活动,如相互邀请、共同娱乐等。

象征资本:在赋予行动者合法性上发挥着非常特殊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合法性即我们称之为权威、声誉、名望等无形却又具有决定性的性质。但是只有在其他人愿意承认行动者拥有这些性质的情况下,象征资本才得以存在。一旦被承认,象征资本就会帮助增强行动者的权力和统治,并增加其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总量。因此,体现荣誉准则和良好行为准则的要求不仅是社会调控所必需的,而且形成了具有实际后果的社会利益。[6]

然而,资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文化资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为经济资本。畅销书作家和先锋派作家,在特定时刻因各自拥有的资本结构而相互区分,那么从长远来看,两者有可能融为一体:先锋派作家一旦获得认可,就可以从创作活动中得到之前可能并无获利迹象的经济回报,尽管会有延迟。布迪厄也强调经济资本的重要性,认为特定资本的积累是以经济资本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经济形式的资本只是被剥夺了经济形式的资本。经济资本能够转换成种类繁多的其他资本,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分层原则。

这样就提出了资本转换的问题,即从一种资本到另一种资本的可转换性问题。社会空间中的“横向”流动,即从左到右而不是由下而上的流动,就涉及将一种资本到另一种资本的转换。如果转换存在,那是因为不同资本其实是同一资本的不同种类。布迪厄将资本与能量进行对比:社会科学中的资本就像物理学中的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和状态存在。他甚至模仿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社会能量守恒定律。社会能量守恒定律应该全面考虑不同形式下的资本,而不只是经济资本。因此当考虑到象征利润时,慈善行为不再表现为亏本投资,此中并没有资本损失,只是出现了资本的转换,最终实现了资本的保存。

资本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其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为构建社会空间提供了最直接相关的差异化标准。因此社会行动者按照一种双重逻辑、一种双重维度来分配自己的位置。首先,根据他们拥有的资本总量,从垂直维度上将社会群体划分为不同等级,那么拥有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本的行动者与缺乏经济、文化资本的行动者就形成了对比。这种分级方式将老板、自由职业者和大学教授置于等级的最高层,他们可以发展面向稀有和独特商品的“奢侈趣味”,而拥有这些商品也以他们占有经济、文化资本为前提。拥有经济、文化资本最少的工人、农场工则处于社会阶梯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方式围绕获取生活必需品展开。

然后是根据资本结构进行区分,也就是两种资本在资本总量中的比重。因此,经济资本优于文化资本的社会行动者,与具有相反特征的社会行动者形成了对比。根据这种区分方法,可以解释在社会空间垂直维度上占据相同位置的群体出现的内部分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商业老板与教授形成了对比:前者相对于文化资本拥有更丰富的经济资本,而后者与经济资本相比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

因此可以说,社会阶级的空间是三维建构的。第一个维度是行动者拥有的不同的资本总量;第二个维度是资本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资本总量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等所占的相对权重;第三个维度是社会轨迹,即资本总量和结构随时间的演变。

布迪厄将社会空间分为三个阶级。

首先是统治阶级,或称为优势阶级。统治阶级拥有较高的资本总量,且经常拥有不同类型的资本。这个阶级知道如何发挥区分作用来维护其正当身份,并通过使其合法化,将对社会的某种观点强加给所有人。统治阶级定义了何为合法文化。

其次是小资产阶级,该群体拥有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意愿。就文化而言,与资产阶级相比,小资产阶级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权。他们尊重既定的社会秩序,在道德问题上自律甚严。他们表现出一种基于模仿统治阶级文化的“良好文化意愿”。

最后,大众阶级的特点,是缺乏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他们处于社会空间的底端,不得不倾向于“必然的选择”。他们的统一性表现为对统治的接受。[7]

通过切割社会空间区域来区分的等级,聚集了尽可能同质的行动者,这种同质性不仅表现在生活条件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化实践、消费、政治观点等方面。布迪厄所构想的社会空间是一个差异化系统,即一系列从结构上定义的属性按类别进行差异分布。社会空间是一个被构建为位置结构的空间,这些位置由它们在特定种类资本的分配中所占据的位置来定义。不同、差异、区别性的特征等属性只存在于与其他属性的关系对比中。布迪厄认为社会阶级本身并不存在。考虑到不同类型的资本分布结构,根据观察所建立的阶级,是一个可以说存在于虚拟状态中的差异空间。

(二)场域:社会世界的缩影

场域的概念,与惯习和资本的概念一起,在布迪厄提出的阐释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场域是社会空间所构成的宏观世界的一个缩影,社会是所有场域的集合。社会的演变使基于社会劳动分工所产生的各个领域逐渐出现,促使布迪厄提出了场域的概念。

“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8]

场域有许多类型,例如政治场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等。场域是一个位置结构化的“系统”或“空间”。这个空间是占据不同位置的不同行动者之间的斗争空间。斗争是以对该场域特定资本的占有(合法特定资本的垄断)和对该资本的重新定义为赌注。

为了解释社会行动者在场域中的行动,布迪厄又用游戏来进行类比。他认为玩家之间要竞争得到的东西和玩家对游戏的投入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只有当玩家们对游戏和赌注共同拥有一种信仰,一种没有被质疑的认可时他们才会处于对立状态。每位玩家都拥有王牌,也就是说他们拥有力量根据游戏而变化的主牌。正如牌的相对力量根据比赛而变化,不同种类的资本(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等级在不同场域中也会变化。资本在场域中分配不均,因此存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各个场域(经济、政治、科学等)或领域是相互关联的,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拥有相对自主权,并受制于它们自己的逻辑。玩家的策略将取决于他们的资本总量和资本结构,游戏的目的是在尊重游戏规则的同时保存或积累尽量多的资本。处于统治位置的个人偏向于选择保存策略。但是玩家也可以寻求改变这些规则的办法,例如使对手的力量所依赖的那种资本失去影响力:这属于颠覆策略,被统治的个人较多实施这种策略。“资本的种类,就如游戏中的王牌,是在特定场域中定义了获利机会的力量(事实上,每个场域和子场域都对应着特定类型的资本,在该场域中作为权力和关键)。例如文化资本的总量决定了在文化资本中起作用的所有游戏中获得利益的机会,从而确定了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文化场域中的成功)。”[9]

特定行动者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可以通过行动者在不同场域中占据的位置,亦即在每个场域中起作用的权力分配来定义,权力分配则取决于对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通常被称为声望、名誉、声誉等的象征资本的占有。它是这些不同类型资本被感知和认可为合法的形式。社会场域中不同种类资本(嵌入或物质化)的分配形式,作为社会劳动累积下来的客观化产品的占用工具,定义了权力关系的状态。这些权力关系在持续的社会地位中被制度化,被社会认可,受法律保障,影响着行动者,客观定义了行动者在关系中的位置。

除了一般特性,每个场域还被赋予了特定的重要性,并且与其他场域相比,拥有相对自主性。一个场域内发生的斗争有一个内部逻辑,但场域外部斗争(经济、社会、政治……)对内部权力关系有很大影响。由于社会行动者在一个场域中的位置取决于他们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所以社会结构与社会场域之间存在同源性。

(三)社会流动与再生产

对阶级之间权力与意义关系的研究,必然包括权力与意义和时间融合的研究。科学方法不能给出一幅社会关系的静态图像,因为这会忽略权力与意义生产的基本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们再生产的问题,这是阶级本身再生产的原则。此外,这种忽略与突出社会关系网络的要求相矛盾,因为统治阶级强加给其他阶级可以确保其统治再生产所需的结构,而且这种强加是阶级关系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统治阶级的统治与再生产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无法设想一种非动态的社会构成研究。

社会流动是指个体在社会阶层或阶级之间的流动。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代内流动(也称职业流动)和代际流动。前者是个体在同一代中从一个阶层到另一个阶层的流动,后者是个体从其家庭所属的社会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流动。根据流动方向,我们可以将流动分为垂直向上流动(社会地位上升)和向下流动(社会地位下降或沿着社会等级衰退)。

阶级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阶级界限也不是不可跨越的。阶级结构一直在自我构建并自我复制。布迪厄提出了阶级轨迹的概念,这意味着资本的数量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变化。它涉及社会阶级的运动,也涉及这个阶级成员的运动。“社会秩序的再生产可以通过社会行动者保存或占有不同资本的多种策略来解释”,此外,再生产过程受到所有要素关系的影响。“社会阶级既不是由一种属性(即便是资本总量和结构这样的最有决定性的属性),也不是由属性(性别、年龄、社会或种族出身的属性——比如黑人或白人、本地人和移民等的划分——收入、教育水平等的属性)的总和,或者是由一系列属性决定的(……),而是由所有相关属性之间关系的结构决定的,这个结构赋予每个属性和这个属性对实践发挥的作用以特有的价值。”[10]

作为社会再生产领域的社会学家,布迪厄赋予继承和传承以中心位置。其学说的独特性在于对遗产的重新定义,以及遗产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命运。在布迪厄的“词典”中,继承具有更广泛的意义:除经济财富外,我们还继承了姓氏、文化水平、关系网络……所有这些遗产,都被称为“资本”,布迪厄对家庭内传播的文化配置尤感兴趣。他的独创性在于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不是经济遗产在当代社会运转中的重要性。对社会阶级再生产的理解涉及对它们之间同时建立的所有关系进行的结构分析。

布迪厄将继承作为社会等级再生产的载体进行分析。在家庭层面,继承是维持和改善家庭成员社会地位的策略目标。这些策略的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婚姻策略占主导地位;在当代社会中,学校策略占主导地位。学校已经成为社会地位分配的重要机构。这就是布迪厄对学校运作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他认为,学校远非结束继承赋予特权的地方,而是依靠继承的文化配置来确保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家庭在这种再生产机制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文化配置传承的起源。

社会秩序的再生产可以通过社会行动者保存或占有不同种类资本的多种策略来解释。事实上根据布迪厄的观点,社会行动者总是寻求维持或增加其资本的数量,从而维持或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由于再生产策略的重要性,社会秩序的维护机制占主导地位。社会阶级再生产与追逐并非毫不相似。重要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地形都要保持距离,而领先的跑步者显然具有选择地形的优势。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统治在于使追逐者在一出发就被殴打的竞赛中接受规则的合法。统治阶级或多或少都要在所有生活领域强调其统治。经济权力伴随着对其他权力的控制,整体上是以被统治阶级把专制统治认知为合法统治为原则。被统治阶级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再生产策略维持现有的结构。有必要考虑到,不仅需要将各种类型的资本(经济、社会、文化、象征)传递给继承人,还要有适合继承的继承人的生产,即能够在现有社会关系的背景下有能力使用这些资本的继承人。[11]再生产的过程就是以不同统治的组合为前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上面给出的社会构成的定义不仅涉及阶级之间的权力关系,还涉及意义关系和象征关系,没有这两种关系,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就会受到威胁。

“很少有领导集团聚集了那么多不同的合法性原则,这些原则虽然看似互相矛盾,例如出生即贵族和以学术或经济成就来衡量身份,再例如公共服务的意识形态和对伪装成生产力提高的利润崇拜,但是它们都和谐地结合起来以确保一种完全的合法性。大资产阶级这一群体,几乎都是巴黎人,有银行家、工业家(……),在他们之间重新分配着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所有位置,随职业和自行遴选而定,在继承的机制连锁中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性:银行家的儿子能成为法律学院的教授,医学教授的儿子可能成为国有企业的老板,而大资产阶级趋于在所有实践领域中行使相当于经济资本的权力,即调动金融资本的能力以确保其经济资本。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相互渗透,家庭再生产模式和被自行遴选的游戏所修改的、以学校为因素的再生产模式共存,这就共同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中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卓越成就的文化和艺术,变成了获得经济权力的条件,所有这一切使因此实现的历史结合成为一种高度委婉的权力形式……”[12]在一个发达的社会,统治阶级的再生产策略更能确保实现其目标,因为它们建立在制度遗产的基础上,其合理性包括了赌注的社会生产,这些制度以它们自身的运动来确保既定秩序的再生产,允许统治者支配的制度确保长期统治。

“社会世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了解世界为何以及如何存在、持续,社会秩序如何延续,也就是构成世界的整个秩序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在所有社会中都存在的再生产策略的大类图表(……),但是其权重不同(……),且根据所要传播的资本的性质和可行的再生产机制的状况,其形式也不同。”[13]

这些策略分为不同的类型:

——生物投资策略,其中生育策略和预防策略是最重要的。前者是一个长期策略,目的是控制后代的数量来影响家族群体的实力及遗产的潜在争夺者数量,以确保资本的传递。例如一些社会群体会自愿限制生育,保持晚婚或单身。后者维持生物学上的传承,通常是通过采用有助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更广泛地说就是通过确保身体资本的合理管理来维持生物意义上的遗产。管理者、高级知识分子和工人之间预期寿命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工作条件,但也与身体和疾病有着不同的关系:两组之间的对比可以在食品消费,特别是吸收如烟草、酒精之类有害物质中观察到。

——继承策略,是在惯例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损失尽可能最小化的情况下确保物质遗产在几代人之间传播。继承策略要根据传递的资本类型来确定,也就是遗产的构成。经济资本在总资本量中占主导地位时,继承策略就越重要。农民之间农场的转交,商人之间店铺的继承,手工艺人之间工坊的传承,对这些文化资本稀少的个体经营户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教育策略,旨在培养能够接收和传递群体遗产的社会行动者,家庭的教育策略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教育策略往往首先倾向于培养出值得并有能力接受群体遗产的社会行动者,然后再由他将遗产传递给群体。

——经济投资策略,从广义上来讲,其目标是增加或保存不同种类的资本,从狭义上讲还要加上社会投资策略。社会投资策略旨在建立或维持在短期或长期内可以直接使用或动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通过金钱、工作、时间的交易将其转变为持久的义务。婚姻策略是其中的一个特例,通过与在社会关系中至少具有同等地位的群体结成联盟以维持社会资本。

——象征投资策略,是维持和增加认可资本的所有行动,目标是再生产最有利于其特性的感知和评价模式,并根据这些模式做出会被正面评价的行为。[14]

因此,再生产是通过分布在社会各个维度的策略组合来实现的。而在描述社会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时,也必须考虑结构转变,引入一种动态的视角。

三 结论

布迪厄创立的“社会空间”学说是阶级概念的基础,他认为阶级是一群在社会空间中处于相似位置的行动者的集合。在划分阶级时,布迪厄以资本总量、资本结构和资本随时间而变化的状况这三个维度在坐标上定位阶级。他提出的“社会空间”基于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首先,整个社会都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级,这些阶级通过与资本的不平等分配有关的社会地位被定义,又通过不同的社会轨迹来定义。除此之外,社会由许多社会场域组成,其结构与社会空间的结构具有同源性。布迪厄建立了一个社会空间构成具有差异性的普遍模型,让我们能够据此了解阶级间的权力关系、资本种类的相关价值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机制。

【作者简介】

郭一帆(1994.9—),女,河南南阳人,浙江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助教,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法国文艺学研究。

联系方式:电子邮箱:yifannie0909@163.com 手机:15637732088

通信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会稽路428号


[1] 参见Bonnewitz,P.,Premières leçons sur la sociologie de Pierre Bourdieu,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8,p.41。

[2] Bourdieu,P.,La reproduction:Éléments d 'une théorie du système d 'enseignement,Paris:Éditions de Minuit,coll,《Le sens commun》,1970,p.20.

[3] Bourdieu,P.,《Espace social et genèse des “classes”》,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4 (52-53),pp.3-14.

[4] Bourdieu,P.,《Espace social et genèse des “classes”》,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4 (52-53),pp.3-14.

[5] 参见Bonnewitz,P.,Premières leçons sur la sociologie de Pierre Bourdieu,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8,p.43。

[6] Bonnewitz,P.,Premières leçons sur la sociologie de Pierre Bourdieu,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8,p.43.

[7] Bonnewitz,P.,Premières leçons sur la sociologie de Pierre Bourdieu,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8,pp.46-48.

[8]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9] Bourdieu,P.,《Espace social et genèse des “classes”》,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4 (52-53),pp.3-14.

[10]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刘晖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77页。

[11] Bourdieu,P.,《L'invention de la vie d'artiste》,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75(2),pp.67-93.

[12] Bourdieu,P.,《Le patronat》,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78(20-21),pp.3-82.

[13] Bourdieu,P.,《Stratégies de reproduction et modes de domination》,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94(105),pp.3-12.

[14] Bourdieu,P.,《Stratégies de reproduction et modes de domination》,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94(105),pp.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