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仙师

夜幕来临。

吕红梅他们还在忙碌,没有回来。

李知蝉带着睡醒的青青,进入皇宫。

所过之处,皇宫守卫,皆看不见他,如若虚幻游魂。

空中的金蟒,拖着残破疲惫身躯,打起精神,注视着他。

若是他有刺王杀驾的想法,纵使拼了消散,亦会庇护康皇。

李知蝉径直来到皇宫深处,宦官居所。

一位头发半白的老者,宦官打扮,精神矍铄,正站在一处水池前,喂养着水池中的一条锦鲤。

他喂养之物,乃是丹丸,灵药炼制而成,服用可增涨法力。

忽地,他抬头看向金蟒,面露异色。

一袭白衣身影,肩上青鸟端坐,来到水池前,作揖道:“行者李知蝉,特来拜访袁亲贤仙师。”

“你认识我?”袁亲贤看向他:“我深居简出,少现人前,知晓我的唯有孙家村人,你去过那?”

“去过,见了孙有善,见了宝爷。”李知蝉道:“是宝爷告诉我,你在这的。”

他打量着李知蝉,李知蝉也在打量着他。

袁亲贤本来淡然的神色,逐渐凝重,额头有了些许汗珠。

李知蝉平静地看着他:“怎地生了惧意?”

袁亲贤神色凝重:“不曾见过你这般仙师,国运亦不敢对你出手。”

“我知道了。”李知蝉点头:“你怕行者危害大康?”

“是。”袁亲贤坦然承认:“如今大康风雨飘摇,随时有崩塌之危,行者却突然来访,我不得不担忧。”

“若我有恶意,宝爷也不会说出你的下落了。”李知蝉道:“我只是来看些书,寻一些消息。”

“你要寻什么?看什么书?”袁亲贤问道。

“寻仙。”李知蝉道。

“寻仙?”袁亲贤神情恍惚,他曾经也踏遍山川,寻仙访道。

可惜,除了见过几只精灵,修出了法力,并未遇见仙人。

他再次凝视李知蝉:“似你这般,法力无边者,还需寻仙?”

他感受着李知蝉的法力,浩瀚如烟海,无边无际。

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见这么恐怖的存在。

纵使那些精灵,练个几百上千年,亦比不上这位。

如此法力者,还需要寻仙么?

“仙人,无所不能,我有难题。”李知蝉道。

“那要看什么书?你要从书中找什么?”袁亲贤没有纠结寻仙问题,转而道:“皇宫的书,我都看过,虽然很多记不清了,但若是珍稀之物,大部分都记得。”

“你可见过一枚玉蝉,生十二翅。”李知蝉道。

“十二翅玉蝉?”袁亲贤闻言思索,良久摇头:“玉蝉见过不少,但只是普通之物,亦不曾有十二翅的。”

“宫中无记载?”李知蝉有些失望,却还不死心。

“无记载,但你可去寻前朝仙师,询问是否知晓。”袁亲贤道。

“前朝仙师?”李知蝉问道:“他在哪?”

“只知他去了南方,康皇在追寻他的踪迹。”袁亲贤道。

李知蝉道:“康皇求长生,是因为他?”

“是。”袁亲贤语气苦涩无奈:“我也不曾想到,会有人看见那位前朝异人,更是将消息传了回来。”

袁亲贤居于宫中,隐藏成普通宦官,不插手皇朝之事。

可没想到,有人见到了前朝异人,还带回了一颗丹药,寿元将尽,卧床不起的老母,服之延寿。

事情传开,有人去寻前朝异人,却无丝毫线索。

“那对母子呢?”李知蝉问道。

“死了。”袁亲贤脸色阴寒:“当地豪强为了延寿。”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人性之恶,已到了难以启齿的地步。

李知蝉神色沉了下来:“丧尽天良。”

“凡人寿短,为求延寿,有时比我们更为极端。”袁亲贤道。

“你为何相助大康?仙师道者,不插手凡俗,你与这大康国运,似乎有某种联系。”李知蝉道。

袁亲贤幽幽轻叹:“此事要从开国太祖赵毅说起,当时我不过一书生,穷困潦倒,是他接济了我。”

“行者有酒,爱听故事。”李知蝉打开葫芦,递给袁亲贤。

两人在池边坐下,袁亲贤见他无恶意,也渐渐放下防备。

前朝为鲁国,皇朝末年,哀鸿遍野,粮食短缺,又逢天灾。

世家大族,不顾苍生,只知谋利。

天灾人祸齐聚,鲁皇无力回天,烽烟四起。

赵毅父亲是前朝官员,大丈夫当建功立业。

他起初是忠于鲁国的,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又拉拢了不少士族,割据一方。

为了守卫自身利益,那些士族出粮出钱支持,赵毅也给与方便。

而赵毅有怜悯之心,出粮拯救了治下百姓。

袁亲贤是受益人,他这位穷困书生,为赵毅肝脑涂地。

他曾经练习武功,上阵杀敌,亦曾出谋划策。

“我的本名已经不记得了,是太祖赐名,亲贤,也是为了时刻提醒他自己,要亲近贤臣。”

袁亲贤道:“太祖本想拥护鲁国太子,可底下的人不同意,伪造了一场天灾,太子薨了,他被迫黄袍加身。”

李知蝉静静听着,这江山更迭的戏码,并不让他意外。

赵毅也不是真心想让皇位,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为何让出?

其中有多少真心实意,也只有他自己知晓。

“我本该位极人臣,却在入宫清点书籍时,发现了前朝仙师遗留下的修行法,自此踏上仙途。

我辞去了官位,没有给他挽留的机会,踏遍山川寻仙。”

袁亲贤说到这里,语气复杂地道:“也庆幸我辞官寻仙,当初的老朋友,都未能得到善终。”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李知蝉道。

“正是如此。”袁亲贤苦笑道:“世人皆想那从龙之功,可善终者有几人?”

“你还念着赵毅的情?”李知蝉道。

“应该念的,若非赵毅,我早死在了那混乱的时代。”

袁亲贤道:“赵毅晚年时,我现身看望他,他十分悔恨杀了老部下,他拒绝了延寿,想封我为国师,我虽然不愿显露人前,却也应下,力所能及,会照拂大康。”

“也是在那时,国运与我有了微妙联系,它不在压制我,我借助国运,修行速度也加快了。”

“你享了大康国运,理应照拂。”李知蝉点头道。

“行者不怪我插手俗世皇朝?”

“享其恩,自当有所回报,我为何要怪?你无法肆意插手俗世,所以,就将注意打到了精灵身上?”

李知蝉目光落在水池中的锦鲤身上:“一只年幼的精灵,能救大康么?”

“我能借国运修行,她也可以,只是她太年幼了。”袁亲贤叹道:“但她有福源,我得到她后,福源惊人,于贫瘠之地散心,都能寻到灵药。”

“于大康可有福源?”

袁亲贤神色黯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