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统诸方
◎ 和法
调和营卫法
调和营卫法是针对营卫失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营卫不和,可分为“卫弱营强”及“卫强营弱”两种。“卫弱营强”,卫气虚弱,不能卫外为固,失去固涩能力,营津外泄,发为自汗;“卫强营弱”,指风气外袭,人体卫阳郁滞,两阳相加,蒸迫营阴,营阴外泄,故亦自汗。桂枝汤中,桂枝、甘草、生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能和阴阳而调营卫。
◎ 温法
1.温通心阳法
过汗心阳受损,以致心悸、汗出、胸闷,以桂枝甘草汤补助心阳、生化阳气。兼见烦躁者,加龙骨、牡蛎;心之气阴大伤者,配合滋阴养血药;恶寒较重者,可加附子等。此为温通心阳法的代表。
2.甘温除热法
饮食劳倦伤人,耗气伤血,累及脾胃,以致中焦虚寒。脾胃为气血化源,中焦虚寒,气血无以生化,以致气血俱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劳者温之”。劳倦所伤,可予以甘缓温补之法调中养精,以治疗中焦虚寒引起的内伤发热、虚劳腹痛、惊悸、衄血、失精等证,代表方如小建中汤,此方开“甘温除热”之先河。
◎ 消法
1.助阳化饮法
茯苓与桂枝相配,见于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及苓桂姜甘汤等方剂,两者组合,发挥助阳化饮的作用。仲景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水湿本同源而异形,其代谢与肺、脾、肾三脏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者主水”。脾肾阳虚,水湿泛溢,化痰成饮,又因其所停滞的位置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治疗以温化为主。茯苓为健脾渗湿药,祛湿以绝痰饮之生化;桂枝为辛温助阳药,通阳以复肾气之开阖,两者相配,为助阳化饮之常用组合。
2.通阳散结法
桂枝温经通阳,可活血通络。妇人素有癥块,或血瘀经闭,或产后下血不止,以桂枝茯苓丸化瘀消癥、缓散积块。与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不同,本方因桂枝芍药相配,兼能养血和营,具有化瘀不伤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