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富士山下的阴影

休息日的清晨,破风车队按计划前往富士山进行适应性训练。大巴沿着东名高速公路行驶,远处白雪皑皑的富士山渐渐清晰,雄伟而神秘。

“太美了,“王飞贴着车窗感叹,“像明信片一样。“

苏曼翻阅着训练计划:“今天主要熟悉最后20公里的爬坡路段,特别是五合目附近的海拔变化。“

郑毅坐在角落,一反常态地沉默。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无意识地按着胸口。

“不舒服?“坐在旁边的老周关切地问。

“只是有点紧张,“郑毅勉强笑了笑,“第一次在这么高的海拔比赛。“

老周点点头,递给他一瓶运动饮料:“多补充电解质,高原反应可不好受。“

大巴停在五合目停车场,队员们下车准备骑行装备。富士山脚下的空气清凉而稀薄,呼吸明显比在东京困难。

“先做热身运动,“苏曼提醒道,“高原环境下肌肉更容易拉伤。“

训练开始后,队员们分成两组:林晓阳和郑毅重点练习爬坡节奏;张振、王飞和刘强则适应高海拔下的编队骑行;老周负责后勤支援。

“记住,“出发前苏曼强调,“今天的重点是适应,不是强度。有任何不适立即报告。“

最初的十公里还算顺利。林晓阳像只轻盈的山羊,在陡坡上如履平地;郑毅虽然稍慢,但节奏稳定,看不出异常。

“状态不错,“张振观察道,“保持这个节奏,比赛时有望冲击前十。“

然而,就在训练进行到最陡峭的路段时,意外发生了。郑毅的车突然摇晃了一下,接着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

“郑毅!“林晓阳第一个冲过去。

郑毅脸色惨白,嘴唇发紫,呼吸急促而微弱,已经失去意识。

“让开!给他空气!“张振迅速拨开围观队员,检查郑毅的情况,“可能是高原反应,也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叫救护车!“

苏曼立刻联系了赛事医疗组,同时组织其他队员设置路障,防止过往车辆危险。

十分钟后,赛事医疗车和救护车相继到达。医生初步诊断后表情凝重:“心率异常,可能是心脏问题。需要立即送医院详细检查。“

“我和他去医院,“苏曼果断决定,“其他人继续按计划训练。“

“不,“张振拦住她,“你是教练,需要带队。我和老周去医院,你留下。“

苏曼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随时联系。“

救护车载着郑毅和张振、老周呼啸而去,留下队员们站在路边,震惊而担忧。

“他昨天就有点不对劲,“王飞回忆道,“训练回来时脸色特别差,但他说只是累了。“

苏曼眉头紧锁。作为教练,她应该注意到队员的异常。但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她必须稳住军心。

“调整计划,“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继续训练,但缩短时间。下午回酒店等消息。“

剩余的训练草草结束,队员们明显心不在焉。回酒店的大巴上,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下午三点,张振终于打来电话。苏曼按下免提,让所有人听到。

“诊断结果出来了,“张振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先天性心脏瓣膜轻度畸形,平时没有症状,但在高强度和缺氧环境下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严重吗?“苏曼问出了所有人的疑问。

“医生说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绝对禁止继续参赛,甚至可能需要手术。“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郑毅虚弱但清晰的声音:“对不起,大家...我隐瞒了体检时医生提醒过的问题...太想参赛了...“

苏曼不知该如何回应。愤怒?理解?责备?安慰?各种情绪在胸中翻腾。

“好好休息,“最终她只说了一句,“其他的事回酒店再说。“

挂断电话,队员们面面相觑。郑毅的退赛不仅意味着失去一名主力爬坡手,更打乱了整个富士山赛段的战术安排。

“现在怎么办?“王飞打破了沉默,“没有郑毅,我们的山地战术...“

“重新规划,“苏曼打断他,“先等张振和老周回来,晚上开会讨论。“

等待的时间里,苏曼独自在酒店房间研究比赛资料。郑毅的退赛确实是个重大打击,但更令她担忧的是他隐瞒病情的决定。作为职业车手,健康诚实是最基本的要求。

敲门声响起,是酒店前台:“苏女士,有几位媒体记者想采访您,关于郑选手的情况。“

苏曼一惊:“媒体怎么知道的?“

“赛事医疗组例行发布伤情公告,“前台解释,“日本媒体对郑选手很关注,因为他是潜在的'爬山王'竞争者。“

这一发现让苏曼更加不安。郑毅的病情本应是隐私,现在却成了公众话题。她婉拒了采访请求,但知道这只是开始。

晚上七点,张振和老周带着郑毅回到酒店。郑毅脸色仍然苍白,但已能自主行走。队员们聚集在会议室,气氛凝重。

“首先,“郑毅站在众人面前,深深鞠躬,“我向全队道歉。隐瞒病情是严重的错误,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为什么不早说?“王飞忍不住问,“如果我们知道,可以调整训练计划,或者至少做好准备...“

“因为害怕,“郑毅的声音几乎哽咽,“害怕失去这个机会...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参加国际比赛...“

苏曼看着这个比她还小两岁的年轻人,心中的怒气渐渐化为理解。职业体育的诱惑太大,特别是对年轻选手来说。

“医生具体怎么说?“她平静地问。

“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手术,“张振代为回答,“但肯定不能继续参赛。组委会已经正式通知他退赛。“

“那我们怎么办?“林晓阳问,“富士山赛段...“

“重新制定战术,“苏曼坚定地说,“就像之前遇到的所有挑战一样,我们适应并克服。“

会议持续到深夜。没有郑毅,原定的双爬坡手战术必须调整。最终决定由林晓阳担任唯一主攻手,张振改变角色,从全能型车手转为全力支援林晓阳。

“这意味着你将放弃个人成绩,“苏曼对张振确认,“确定吗?“

张振的回答毫不犹豫:“团队至上,这是破风的精神。“

这一决定让所有人动容。曾几何时,张振还是那个只关心个人成绩的独行侠,如今却甘当绿叶。

“还有一件事,“老周突然说,“我发现日本媒体对郑毅的情况异常关注。刚才回来时,已经有记者在酒店蹲守。“

“这不正常,“张振皱眉,“除非有人特意引导关注。“

“为什么有人这么做?“王飞不解地问。

苏曼突然想到一个可能:“郑毅退赛后,我们的战术必须调整。如果有人提前知道这一点...“

“就可以针对性部署,“张振接上她的思路,“特别是那些争夺'爬山王'的车队。“

这一发现让会议气氛更加紧张。如果真有人利用郑毅的病情做文章,那么破风车队面临的不仅是减员问题,还有潜在的商业竞争黑手。

“不管背后有什么,“苏曼最终总结道,“我们专注自己能控制的事。调整战术,做好准备,全力以赴。“

会议结束后,苏曼留下来整理资料。张振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两罐咖啡。

“睡不着?“他递给她一罐。

“太多事情要考虑,“苏曼接过咖啡,“教练真不好当。“

张振在她对面坐下:“你做得很好,比大多数职业教练都好。“

“是吗?“苏曼苦笑,“连队员的健康状况都没掌握...“

“杨速在也未必能发现,“张振摇头,“郑毅的情况很隐蔽,只有精密体检才能查出。重点是现在怎么应对。“

“你有什么建议?作为前国手。“

张振沉思片刻:“日本媒体的异常关注确实可疑。我建议除了调整战术,还要准备媒体应对方案,避免让郑毅的病情成为焦点,分散车队注意力。“

“有道理,“苏曼点头,“明天你负责媒体沟通,我专注比赛准备。“

张振欲言又止,最终说道:“还有一件事...郑毅提到,上个月曾有一家日本企业联系过他,提出高薪邀请他转会。“

“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我们获得巡回赛资格后。对方承诺帮他解决所有合同问题,包括支付违约金。“

苏曼眉头紧锁:“这不合常规。除非他们特别看重他的什么特质...“

“或者特别想削弱我们,“张振一针见血,“破风车队以团队协作著称,挖走关键队员能最大程度破坏我们的战术体系。“

这一夜,苏曼辗转难眠。窗外,富士山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美丽而神秘。明天的比赛,等待他们的不仅是体能的挑战,还有看不见的商业暗战。

但无论如何,破风的车轮不会停下。他们一路走来,克服了太多不可能。这一次,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