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昆山市基本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 周庆智主编
- 1446字
- 2025-02-21 04:23:44
四 以“政社互动”来强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
近年来,昆山按照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苏办发〔2012〕45号)精神,全面推进“政社互动”工作,着力做优社区服务,做强社会公共组织,努力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局面。
所谓“政社互动”,始于江苏省太仓市,其目标是要约束政府行政权力并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把政府的公共职能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政社互动”的内涵包括如下方面:第一,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基层群众民主权利,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增强自治功能,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发挥自治活动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作用。第三,促进政社分开和民间组织的自主发展。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实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管理。第四,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政府事项准入机制、政府行政指导机制、自治组织能动机制、双向监督机制、群众代表公决机制、双向履约评估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第五,废止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签订的行政责任书,代之以协助管理协议书,由市政府各部门与镇级政府协商,确定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和项目经费等,以“一揽子”契约方式解决,由区镇政府统一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签订协助管理协议。
昆山市深化“政社互动”,主要从社区着手:第一,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载体。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规划布点落实一批、加层扩建改造一批、房屋开发商提供一批、社区共建解决一批”等途径,大幅提高城乡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及配套设施标准。全市150个城镇社区、153个农村社区的服务用房平均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左右,并全部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政社互动”办公有场所、活动有阵地、服务有专人,基层的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社区党建六大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第二,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功能。以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各类便民信息和服务平台,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网络,设立便民服务热线,做优“百帮服务社”“邻里互助会馆”“六金工作室”等服务品牌,基层服务市民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发“惠民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新建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为全市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救助服务。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通过政府扶持、部门联动、业主参与,逐步推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合作联动的物业管理新模式,推动市场化物业管理全覆盖。第三,全力提升社工人才服务水平。出台《昆山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创新社区干部队伍社工化、社区工作“社工+义工”双驱动模式,不断完善社区干部队伍用人机制,稳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壮大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人才和社区建设专家团、社情民意观察团、社区信息通信团“六支队伍”规模,全力打造高素质的社工服务专业化队伍。截至2013年5月,全市拥有持证社工318人,其中初级264人、中级54人。2013年起至2015年底,全市将积极开展“三百社工人才培育工程”,该工程由社会组织百名秘书长锻造计划、百名公益领袖铸造计划和百名持证社工深造计划三大部分组成,针对公益组织核心人员进行公益团队能力建设和管理培训,针对持证社工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实际操作训练和专业社工机构体验式学习,针对社会团体秘书长开展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和自我管理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