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建大时代:聚焦5G与物联网
- 赵小飞
- 4070字
- 2025-03-31 16:30:28
1.2 新基建提出一周年后的三个风向标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9 年12 月12 日落幕,与往年一样,其决议将成为新的一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风向标。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文件仅有4000 多字,但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有丰富的含义。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并将5G、物联网纳入其中,从2019 年相关领域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在以下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从2019 年6 月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5G 商用牌照,到10 月30 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正式启动5G 商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5G 产业生态,超出了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加快5G 商用步伐”的预期。
2019 年一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一次会议中总结2019 年工业互联网的成果时提到,除了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近30 个省区市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本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策略,央地协同、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落地形式,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形成“东西南北中”的格局,截至2019 年12 月5 日,标识注册量达到13.7 亿。2019 年11 月2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5G 与工业互联网加速融合。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明显的推进,三大运营商已建成超过70万个NB-IoT 基站,面对规模化应用场景的网络深度覆盖和优化不断完善,多个行业的NB-IoT 连接数已突破千万级;LTE Cat 1 商用再次提上议程,承接2G/3G 中速率物联网连接的迁移;物联网平台接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各类物联网平台AI、大数据能力不断提升;各领域主导厂商纷纷布局边缘计算平台,云、网、边、端协同已成为业界共识。
可以看出,2018 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中提出的重点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都得到较好的落实,政策引导下的产业快速发展态势非常明显。因此,2020 年相关领域是否能够快速落实,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中一些关键词可见端倪。
1.2.1 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相比,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当然,数字经济并非第一次出现在重大会议中,在过去几年中数字经济也作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大工作来推进。在中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数字经济将成为着力点,因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着重提出。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发展背后是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支撑,可以说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是从底层对原有的经济体系进行深层变革,重塑全球经济新图景,如图1-1 所示,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进行深刻变革。

图1-1 数字经济历程
(来源:阿里研究院、毕马威)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 万亿元,同比增长20.9%;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 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分省来看,各省市数字经济增速均在10%~25%,显著高于同期各省市国民经济3%~10%的增速;各省市数字经济占GDP 比重均超过20%。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其中,数字产业化主要指数字技术和产品的生产,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等;而产业数字化则是指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使用数字技术和产品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在过去几年中,国内物联网已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图1-2 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全景图谱来看,“端、管、边、云”这四个层面属于数字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这一层形成的各类物联网应用方案为国民经济各垂直行业带来产业数字化的效应。近年来物联网产业也是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直接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预计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将交出更加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个过程中,5G、物联网新基建的作用将功不可没。
1.2.2 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
在当前形势下,通信网络建设首要的就是5G 网络的建设,与2018 年年底提出的“加快5G 商用步伐”不同的是,2020 年需要“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从“加快”到“稳步”的转变,一方面印证了中央对于整体经济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的总基调,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对于5G 发展的态度。
在已经过去的2019 年,我们看到各国将5G 作为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展开竞争。然而,作为最新科技商用的代表,5G 商用并不是一时高下得失之争,而是一个对综合国力提升的长跑过程,过于激进的推动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整体产业扭曲发展。

图1-2 物联网产业生态全景图谱
(来源:物联网智库)
在2019 年10 月30 日运营商宣布5G 正式商用后,我们也看到了5G在国内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9 年1—12 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9 年12 月国内5G 手机出货量达到541.4 万部,占手机总体出货量比例近18%,这也意味着每出货100 部手机就有将近18部是5G 手机,此前业界普遍认为晚些时候才可能出现的“5G 手机换机潮”或将提前到来。
不过,为千行百业赋能的5G 物联网的落地并不像手机产业一样形成快速规模化发展,毕竟千行百业有数十年形成的发展规律和利益格局,5G 在各行业物联网方案的落地还需稳步推进。另外,当前5G 网络建设也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成本、技术、运维等方面,不可能快速部署一张全国覆盖的网络。
在笔者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步推进”包含多重含义,包含网络建设与技术进步、产业生态、行业应用、商业模式相协调的要求,5G是手段,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变革才是目标。
实际上,2019 年5G 推进的各类政策和事件中,已经开始体现“稳”的理念。举例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开展5G 网络共建共享的合作,显示了运营商对于网络建设节奏和成本节约的深入思考;通信设备厂商通过各类手段,提升5G 单基站覆盖能力和自动化运维能力,给稳步推进网络建设提供技术保障;5G 应用产业方阵、5G 确定性网络联盟、工业互联网联盟等各类产业生态组织不断推动5G 在各行业的试商用,先行探索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绽放杯”5G 应用大赛,通过ICT 厂商和十多个行业自发的创新,发现5G 可能落地的应用场景。可以看出,5G 网络建设的节奏是在技术进步、产业生态、行业应用、商业模式等逐步明晰的过程中同步推进的。
另外,笔者认为“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也包含了对待现有网络用户和存量网络用户的策略。比较典型的是2G/3G 减频退网的策略,既不影响现有用户体验,又能够分阶段、有节奏地腾退出优质的频谱、站址资源,为5G、物联网基础设施所用。诸如此类的工作,或许会纳入“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的范畴中。
当然,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期间,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未开始蔓延,在当时的背景下,5G 这一新基建领域的推进应该是以“稳”为主。但在“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5G 网络建设加速也是正确的决策,当然技术、生态、应用等方面也需要加速。
1.2.3 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
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出现在同一重点工作类别的是“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为什么要将这三个领域作为关键点呢?笔者认为这三个领域一方面恰好是目前物联网落地的重要领域,可借此进一步加快物联网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能体现5G 和物联网为传统基建赋能的定位。
根据苏宁财富资讯研究人员的分析,在投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2019 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所代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三大基建领域的投资都恢复正增长。2020 年,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基建将发挥更大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推动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加快市政管网和城市停车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新增基础设施一定不是传统粗放式的建设,要为未来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打下基础,因此智能化成为不少新增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目前,业界已有大量成熟的市政管网和城市停车物联网解决方案。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中,NB-IoT、LoRa 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停车、智慧井盖等领域得到了规模化推广和落地,其解决方案的延伸正是为市政管网和城市停车场建设提供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加快这两个领域的智能化进程。
冷链物流更是一个与物联网具有密切关系的领域。过去10 年中,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增长了42 倍,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只能依靠技术手段提升效率来缓解,因此物流业成为自发驱动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主要行业。冷链物流由于需求的驱动,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新赛道。
由于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冷链需求,储藏温度也不同,从图1-3 冷链物流温度带划分可以看出,一般冷链至少有常温、冷藏、冷冻三个温度带划分,有的是五个温度带划分。以农产品为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低温加工、低温存储、低温运输/配送及低温销售四个环节。若要打造高质量、连续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解决产品的复杂性、高成本、组织协调性及信息的实时性等问题,此时就需要使用物联网的手段进行冷链环境的采集、传输、监控、分析等工作。

图1-3 冷链物流温度带划分
(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招商证券)
近年来,阿里、京东、顺丰等巨头对于冷链物流投入巨资,同时也采用物联网手段在冷链信息化上下了很大功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出冷链物流建设,接下来的数年中这一领域将迎来进一步快速发展,这个过程也是“物联网+冷链物流”落地的重大机遇,同时形成以物联网提升新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效应。
以上三个关键点,不仅体现了2020 年中央对于这些领域工作的重点和决心,也隐含了接下来一年中与此相关产业的推进节奏。总体来说,我们从数字经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方面的关键词中不难发现5G 和物联网的机遇和挑战。中央对大形势的判断从“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转变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5G 和物联网作为新基建,依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