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生执行力训练手册
- (美)佩格·道森 理查德·奎尔
- 1882字
- 2025-04-11 07:36:49
对指导的效果进行记录
老师可以采用另外两个数据来评价指导的有效性:近期目标和学生做出的每日计划。
将近期目标作为结果测定手段
学生一般都会以分数的形式制定测试周期目标,这是一种简单的成果测定手段。如果学生设定了学习目标,要在期末考试取得B,或者在各门课上都取得更好的成绩,那么从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已经完成了目标。如果学生没考好,这种情况也可量化研究,例如,如果他得了一个B,或者五门课中有四门课都做得比以前要好,那么在任务完成方面他就获得了80%的成功。
我们以图形的形式表述了上述两个例子,详见图4.1。

用日常计划作为进步或成功的评价标准(参考练习10)
在每一节指导课上,我们都会要求学生为第二天制订计划。有的学生只有一个目标,例如,只要数学作业80%能过关,对这样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日常计划只涉及到一个任务,这种情况可以用图形来记录,画出每周作业完成的百分比曲线图,见图4.1的第一个表。
为什么绘图是非常重要的呢?因为这是一种具体的衡量任务是否完成的方法。对于那些在学校里一直表现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清晰地证明他们完成了任务。教师和学生也会使用手册中的日常指导表记录每天制订的计划,或者他们会使用根据学生特点特制的表格,但是回顾这些记录表,不能像上述图形那样,给我们非常简洁的视觉反馈。图形可以在坐标纸上手绘形成,也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Excel电子制表软件制作,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选取比较简单的方式使用。

保存记录的其他方式
在指导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三种数据收集和保存的方法:目标达成评级、检查表和评分准则。
目标达成评级(参考练习9)
应用于指导时,目标达成评级涉及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和学生确定学生想要达成的目标。
第二步:教师和学生规定五种成果等级,如果基本达到目标,则评级为0,其他根据目标完成多于或少于预期,评级为+1, -1或+2, -2。
第三步:教师和学生每天或每周要对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绘制成图表,以便于以后监测。
虽然目标达成评级看似可以将目标进行简单、直接地量化,但在使用该方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科菲和雷·萨伯拉曼尼安(2009)指出,这些常见错误包括出现重叠的时间间隔(如比利在课内数学作业中出现5~10次错误);留下时间间隔空隙(如进行间隔说明);出现长短不等的时间间隔(如,山姆在音乐课上大声喊叫1~3次,山姆在圆圈教学时大声喊叫4~10次),这些错误会对学生进步情况的评定提供一些误导数据。此外,每个目标只能解决一个行为问题(也就是说,不要既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又包括作业的准确率)。最后,目标应尽可能的具体。
举例而言,有一个学生总是记不住需要带回家的学习资料,我们对他进行目标达成评级,见表4.3。根据表4.3中使用目标达成评级表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成图形,见图4.4。表4.5描述了另外一个执行力不足的范例。我们还提供了空白的目标达成评级表,见附录17。



检查表/检查清单(参考练习11)
如果学生需要多个步骤来完成一项任务,那么他可以使用检查表。例如:明迪每天上学时总是无法带齐所有必要的东西,她和她的老师一起创建了一份检查表,上面列明了她需要带的所有的东西,表4.6就是这样一份检查表。

明迪每天上学需要带的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这个清单提示她考虑一下每种物品,然后决定她是不是需要携带,如果确定已经放到了背包里,就把它从列表中划掉。明迪可以用这份检查表计算出她每天记住的物品的比例,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绘制出图表,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具体评价。
另外一种经常用到的检查表是校对表,学生写完作文后经常会用到。根据校对表,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检查他们的作文:(1)单词大小写;(2)整体外观(如字距、可识别性、句子是否完整、段落缩进);(3)标点符号;(4)单词拼写。
评分准则(参考练习12)
评分准则指列出一系列标准用以描述某项工作,并按照从“优秀”到“较差”的等级对工作质量进行评定。评估准则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让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工作,也能更好地衡量所取得的进步。当老师布置论文、群体或个人项目和课堂展示这类作业时,通常会使用评分准则来引导学生完成他们的任务。在评价一些难以量化的任务时,评分准则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评价在任务中的表现。
表4.7中的评分准则样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为考试做准备。附录18附有一份空白评分表,评分表还可以帮助学生改善组织技能(例如笔记本、书桌、背包、柜子,以及在写作业和长期项目中的组织性),并且能让学生更加努力,更加持之以恒。评分表也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控制挫败感或其他一些影响学习的负面情绪。范例见表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