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POA思维的“两大特性”

得当时参加POA分享会的地点是上海闹市街角的一个咖啡馆。小馆子质朴无华,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回味的咖啡香,咖啡馆人不多,只有参加分享会的伙伴们。外面下着小雨,打在玻璃上的雨点让窗外的街景更加迷离。

这一段经历让我接触到了POA,但真正令我被POA所折服的原因,总觉得还是要重点说明下,因为这也是促成我写本书的动力源泉。POA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那天分享会的咖啡馆格调很像,身上有2个无与伦比的特质和标签。

第一个标签是“极简之美”。“简”字本来就有简单的含义在,但我还是要再加一个程度词“极”,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你明白POA它是什么,由什么构成,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以及怎么帮助你。

因为它简单,所以“轻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使用;因为它简单,所以很容易说明白,和朋友、同事、伙伴一起讨论起来,大家都能无障碍地听懂。一旦容易被理解和听懂,它就变得非常利于被传播。

我认为简单才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就像我们从小听父母讲的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如不说谎、不贪心、不自利等,以及前辈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标准。可惜现代人往往容易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接收到的信息越多,越看不清其本质。

第二个标签是“回归问题的本质”。越是纠缠不清,看似复杂的问题,越应该回归原点,根据最简单的原则来判断。

思维方法是你思考和作出判断的依据,它包括2个很关键的层面,一个是信息收集,另一个就是处理这些信息。

好的思维方法能在“信息”和“处理”2个层面提供简单却强有力的判断能力,让人们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并且贯彻到底。

在信息收集上,一个是信息本身,另一个是你获知到的信息,而一般我们处理的都是获知到的信息,因此如何确保你在获知信息的过程中不要丢失关键信息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等到信息获知完毕了,才进入“处理”环节。“处理”环节和烹饪一样,哪怕相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手段烧出来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还记得我在前文提到的“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吗?百官和曹冲的思维就完全不一样,百官之间彼此的思维差异也巨大。那个计划造秤的官员,他在“获取信息”这个层面,起码保持了信息本身的准确性:大象应该是要活的,并且需要得知大象的重量。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处理”这个层面,他想到的方法是非常直接的。

再看看那个要把大象切成一块块的官员。他在“获取信息”的层面就有重大关键信息的遗漏,即遗漏了“大象是要活的”,他只获取了“要得知大象重量”这个信息,第一步“获取信息”就没有完全忠实于信息本身,那后续的“处理信息”一定就是血淋淋的,更何况这样称出来的大象重量误差也非常大。如果按这个官员的办法称象,结果就会让人崩溃,你说没有达到目标吧,他貌似也称出了重量,但却改变了最基本的前提——大象要活着。这个官员估计还很委屈,你又没说大象是要活着的。这多像现在社会中一些人的可怕思维,没有公序良俗、仁义道德,你要什么结果我给什么结果,至于是否达到了最终目标,他并不关心。

曹冲呢,他和那个要造秤的官员在“获取信息”的层面是一致的,没有任何遗漏,大象是要活的,要得知大象的重量。在“处理信息”这个层面,他就明显略高一筹了,用石头作为中介物来替代大象,间接地得到大象的重量。这就是思维的差异。

POA极简思考法用简单的三个元素P、O、A帮助你收集信息,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可以用这个框架进行信息下载,就像剥洋葱把信息归结到不同的象限中,很多时候,归类正确了,你就已经接近问题的本质了。

就像马斯克把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作为他的思维方法,无论是造车还是造火箭,处理任何事情,他都去追求事物的本质。马斯克在接受TED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物理学中有一种好的思维框架,就像第一性原理。我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让事情尽可能简化,最终寻求根本实质。”你必须反复提炼最基础和根本的东西,在这个基本原则引导下从事经营,一路坚定地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并把公司带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