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瘫痪康复(第3版)
- 燕铁斌 窦祖林主编
- 1177字
- 2025-03-15 00:24:51
第五节 脊髓的生物力学特点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接延髓,下有终丝固定,两侧有神经根发出。它不仅受到骨性椎管的保护,同时也受到其周围软组织如脊膜、韧带、脑脊液及硬膜下组织和脊神经根等的支持和保护。
一、脊髓本身的延伸性
脊髓无软脊膜包裹时,其力学性能为流体性黏聚体,犹如手风琴样可折叠结构。包裹软脊膜的脊髓为一具有特殊力学特性的结构,其和脑组织一样具有可测量的弹性,如除去其周围的神经根、齿状韧带等各种组织,将脊髓上端悬吊起来,其长度可因其自身重量而延长10%。
脊髓的载荷-长度曲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①初始阶段,很小负荷(<0.01N)的拉伸,即可产生较大的变形而发生位移,这种伸度性是因脊髓具有手风琴样的结构特点所形成;②次级阶段,相对较大的负荷只产生较小的变形,脊髓在断裂前可承受20~30N,这代表了脊髓的组织学特点,此时脊髓的展开或折叠已达到极限,脊髓内承受张应力。脊髓载荷-长度曲线的非线性区域的前部是非线性弹性区,即去除载荷后脊髓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状态,随着载荷进一步增大,去除载荷后脊髓则呈不可逆的变性状态。
二、脊髓周围软组织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脊髓借齿状韧带附着于硬脊膜囊内。脊柱完全屈曲时,脊髓、神经根及齿状韧带均处于生理性牵张状态。脊神经根也提供部分支持。由于齿状韧带向下倾斜,韧带上的张力相对于脊髓轴线来说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①轴向分力,与脊髓所受张力相平衡,可减少脊髓被牵拉;②两侧的横向分力,相互平衡,可保持脊髓位于椎管的中线处,使脊髓最大限度地避免同骨性椎管的震荡或碰撞。软脊膜包裹脊髓使其具有固定的解剖形态,加载时其长度变化较小,加载增大到一定程度则可迅速延长;硬膜依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弹性横量较大;硬膜外脂肪和脑脊液通过缓冲、吸引外力对脊髓的能量及减少摩擦亦可对脊髓提供保护。同时,随着脊柱的屈、伸运动,椎管内的有效间隙也随之减少和增加(图2-21)。

图2-21 脊柱屈伸时,椎骨内的有效间隙亦随之改变
A.前屈时,椎管内有效间隙增加;B.后伸时,椎管内有效间隙缩小
三、脊柱运动与脊髓形态的关系
脊柱作生理性伸、屈或侧弯时,骨性椎骨的长度和有效截面积也随之改变,颈、胸、腰段椎管在屈曲时伸长,前缘增加较少,后缘增加最多;而伸直时椎管缩短,后缘最多。其截面在伸直受压时增大,拉伸屈位时变小。脊柱由完全屈曲至完全伸直时,脊髓的截面由接近圆形变为椭圆形。
椎管长度的变化总是伴有脊髓的相应改变(图2-22),脊柱从完全伸直到完全屈曲,脊髓的折叠与展开性能可满足完成其所需要的70%~75%的长度,其余的(即生理活动的极限部分)则由脊髓组织本身的弹性变形来完成。
造成脊柱脱位的暴力除屈曲和过伸外,还必须有轴性旋转。脊柱前、后方的压力,特别在伸位时,对脊髓中央部损伤最大。脊柱周围肌肉维持紧张状态较松弛者,脊髓更易损伤。

图2-22 颈椎伸屈状态下椎骨长度的改变
A.前屈时椎管拉长;B.后伸时椎管缩短
(郭友华 汪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