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泰勒和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 人物简述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师,曾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获得各种专利一百多项,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1856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1874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入学不久,因患眼疾辍学。 1875年,进入费城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当学徒。 1878 年,转入费城米德威尔钢铁公司工作,于1881年进行了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 ,从此展开了工时研究。 1890年,离开米德威尔到费城一家造纸业公司担任总经理。 1893年,辞职从事独立的工厂管理咨询工作。 1895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计件工资制》一文。 1898年,与怀特共同研发高速工具钢,在1900年的法国巴黎博览会上首次展出后轰动世界。 1915年3月21日,在美国费城逝世,享年59岁。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 (1895)、《工厂管理》 (1903)、《效率的福音》(1911) 、《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 (1912)等。

亨利·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1841—1925),法国科学管理专家,管理学的先驱人物之一,被管理学界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他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1860—1872年,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人员;( 2) 1873—1883年,被提升为矿井的经理;(3)1884—1917年,临危受命,接手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并担任总经理;(4) 1918年退休至1925年病逝,这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宣传他的一般管理理论,并创立了管理研究中心。法约尔作为企业的经理管理矿井时开始思考影响矿井经济情况的各种因素,如煤田地质、矿井寿命等。他因关于地下防火的研究、煤矿地质构造的“三角理论”等被法国科学院授予了著名的德雷塞( Delesse)奖。

法约尔一生著述颇丰,包括《论管理的一般原则》 (1908)、《高等技术学校中的管理教育》 (1917) 、《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1918)、《国家的工业化》(1919)、《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 (1921) 、《邮电部门的管理改革》 (1921)、《国家行政理论》 (1923)等,最具代表性的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二、 学说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巨大、广泛和深远的。在企业组织和市场领域的工商管理革命的形式和成果主要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伴随着电能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机器大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打破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局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新时代。一方面,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工业革命促进了一体化生产,伴随而来的是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迫切需要新的企业管理组织,以适应经济革命,提高生产效率,但事实却与其相反。现实的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效率低下、雇员规模臃肿、产品质量低劣、工人“磨洋工”现象盛行、劳资关系紧张以及工人运动的发展等企业管理引发的社会问题频出,这就给科学管理提供了机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泰勒通过长期的实践管理经验以及开展的大量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要提高企业效率,就必须实行科学管理;而要实行科学管理,又必须设计合理的职能组织。于是,他便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形成科学管理理论,并被喻为古典管理主义创始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直接来源于工程实践,前期的工程实践为其管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泰勒的基础上,致力于优化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从科学管理的一般性准则出发,提炼概括出全新的工业化管理的一般化原理,使得聚焦行为本身的科学管理能够普及和推广开来。首先,他进一步深化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其次,在实务操作和管理层面,该理论得到运用;再次,在理论的传播运用上,他借助自身工程师和经理人的双重身份,将古典管理主义上升到新的阶段。可以说,科学管理的两大代表人物——泰勒和法约尔都极富科学探索的精神。

三、 理论内容

(一)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的宗旨

泰勒认为,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展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尽其所能,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作。

2. 科学地选择“第一流工人”

泰勒认为,如果管理者想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科学地选择一流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其能地进行自我培训。1 挑选和培养工人都要使其工作能力同工作内容、性质相配合,把人配置到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去,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 标准化完成工作任务

泰勒提出,管理者应该“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2。这个科学方法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二是标准化的硬件设备;三是标准化环境。

4. 对工人和雇主进行一场“精神革命”

自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张的“劳资关系”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坚信:“雇员和雇主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实现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是可能的。”3因此,要改变这种关系,就必须对劳动者和资本家进行一场“精神革命” ,即变相互猜疑、诋毁、指责和对抗为互相信任和协调合作。

5. 职能工长制下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使工长有效地履行职责,就必须把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分,使具备专门知识的人做专门的事。工人单凭自己的经验是无法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的,时间和各方面的条件不允许工人去从事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所以必须将计划和执行职能分离,将计划职能归还给管理部门,让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承担计划职能,并明确计划部门的职责。

6. 定额管理与例外组织原则

科学管理的作用在于找到规定工作时间和分发工资的实施根据和规律。泰勒主张设立一个制定定额的机构负责定额管理,强调组织应实行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企业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和重要的人事任免等。实行例外原则,可以使高层管理者摆脱各种常规性的管理事务,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二)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与一般管理原则

法约尔通过对企业组织管理经营活动的观察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企业组织的全部活动分为六种: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在法约尔看来,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职能都不负责制定企业的总体规划,不负责协调企业内部各个方面,而管理职能就是要来承担前面五个职能所欠缺的内容,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协调,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样,管理职能又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

围绕管理职能,法约尔通过对自己长期的管理活动的实践经验进行高度概括,总结出了著名的“十四条原则”。

1. 劳动分工原则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同时劳动分工不只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适用于管理工作、职能的专业化以及权限的划分。分工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2. 权力与责任原则

权力与责任是一对孪生物。责任是权力当然的结果和必要的补充,凡有权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责任。要贯彻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原则,就应该制定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即“应该鼓励有益的行动而制止与其相反的行动”4,从而奖励那些积极工作的员工,惩罚那些消极懈怠的员工。

3. 纪律原则

纪律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二是人们对这个协定的态度及其对协定的遵守情况。法约尔认为:纪律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纪律的实质是遵守公司各方面达成的协议。

4. 统一指挥原则

在任何组织中,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永久性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或垂直性指挥原则),即无论对于什么工作,一个下属人员有且只能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或者这个原则遭到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秩序将严重受损,进而影响组织的稳定性。这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5. 统一领导原则

统一领导原则与统一指挥原则不一样,它强调的是“领导”或“管理者”,即同一目标下的所有工作应该由一个管理者来领导和管理,组织顺利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统一领导原则。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一个组织谋求实现总目标比实现个人目标更为重要。协调这两方面利益的关键是领导阶层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做出良好的榜样。协调要尽可能公正,并经常进行监督。

7. 人员报酬原则

法约尔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报酬方式,都应该考虑以下三点:一是保证报酬公平;二是对有益于企业的活动,应给予相应的员工额外的奖励,激发员工热情;三是不应导致超过合理限度的过多的报酬。

8. 集中原则

法约尔认为,组织必须实行必要的集中,只有集中才能使每个员工各尽所能,各展其才,才能整合组织的一切资源,使整个组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9. 等级制度原则

等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到底层管理人员的纵向等级序列。法约尔制定了一种跳板(亦称“法约尔跳板”),即在等级之间建立一种横向联系机制,这样既保证了组织统一、高效,又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慢和失真问题。

10. 秩序原则

秩序原则包括物品的秩序原则和人的社会秩序原则。物品的秩序原则就是要使每件物品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而人的社会秩序原则是讲,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应该在组织中为每个人找到最适合其特长的职位。

11.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将善意与公道原则融于一体后产生的新概念,即在贯彻“公道”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职工的劳动表现进行“善意”的评价。为避免员工的努力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不能充分地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就要在管理中贯彻公平原则。

12. 人员稳定原则

组织必须采用“人员稳定原则”。这一原则是说,要使一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使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相对稳定地工作一段时间,使他能有一段时间来熟悉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并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13. 创新精神原则

创新精神能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给组织带来新的创造力。对于组织而言,其成员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力量精神。一名资深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不仅应要求下级管理人员具备创新精神,还应要求所有组织成员具备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开发所有员工的创新精神。

14. 团队合作精神原则

一名管理者必须要明白,团队合作比单个人分散工作产出的成果效益高得多,因此管理者的职责之一就是努力去培养组织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并且常常思考“团结就是力量”这句亘古实用的名言,把团结协作贯穿于组织。

四、 基本评价

作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倡导科学管理运动,成为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促进了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兴盛,并为当时乃至现在的政府与企业界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勒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这些管理方法虽然已改进和发展得同原来大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勒的著作和实践中找到。”5但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些缺陷也广为后人诟病,例如,只看到个体工作的劳动效率,而忽视了人的情感、心理以及外在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对此,泰勒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就像他在一次演讲中谈到的,“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发展,而不是一种理论。在各种情况下,实践都在理论之先。……我所知道的同科学管理有联系的所有人都准备放弃任何计划、任何理论,转而拥护所能找到的更好的东西。因为在科学管理中并不存在着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6

作为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原则与五大管理职能也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后来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孔茨、纽曼等人继承和发展了法约尔的理论,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学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许多公共管理学家、企业和政府都开始注重通过研究科学管理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忽略了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忽视了组织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指标设定缺乏科学测量等。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法约尔所做的工作是处于初始阶段的开创性研究,后人对法约尔理论的批判是建立在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巨大贡献这个基础之上的,这些缺陷丝毫不会影响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光芒。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1 〔美〕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马风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页。

2 同上。

3 同上书,第2页。

4 〔法〕H.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周安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

5 〔英〕林德尔·厄威克编:《管理备要》,孙耀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6 孙耀君:《西方管理思想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