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的艺术:崔玉涛医生的健康饮食指南
- 崔玉涛
- 1595字
- 2025-03-19 16:15:21
2.一天吃16次奶,是遇到了大胃王宝宝吗?
小宝宝胃容量小,所以新手妈妈非常辛苦,需要频繁喂奶。不过一天要喂多少次才能够满足宝宝的需求呢?我们常说的按需喂养,这个“需”该如何判断?宝宝哭闹就是他在释放“要吃奶”的信号吗?
宝宝的基本情况
年龄:3个月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
排便:放屁较多,有时排便费力
诉求:解决宝宝吃奶次数过多的问题
这个宝宝的一切情况看起来都挺不错的:足月顺产、纯母乳喂养、长得很匀称,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困扰妈妈,那就是宝宝吃奶的次数太多了,没完没了,昨天数了一下,一天竟然吃了16次奶,平均一个半小时就要吃一次。
“感觉宝宝像是个人形挂件,我就是个没有感情的喂奶机器,一天到晚都在喂奶,没有休息的时候,要累死了!”妈妈很崩溃地述说着。
我安慰妈妈:“先别着急,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妈妈说:“刚出生的时候差不多一天喂8次,然后慢慢地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到最近的十几次,反正是亲喂,也不知道宝宝每次究竟吃了多少。”
吃奶这么频繁,可想而知,宝宝的睡眠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夜里要醒五六次,妈妈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妈妈说,宝宝放屁比较多、爱打嗝,有时候排便挺费劲的。
了解完基本情况,该查体了。小家伙撑开两只小手掌,趴在检查床上,抬起头好奇地看着周围。趴得不错。接下来检查心、肺、腹部,需要宝宝平躺在检查床上。一掀开宝宝的衣服,我就发现小家伙的肚子很胀,脐部还有一个小包块。宝宝一哭闹,肚脐处的小包块就变得很硬,用手轻轻拍打小肚子,能听到“咚咚咚”类似敲鼓的声音。用听诊器听腹部,肠鸣音很活跃,如同开锅时连续不断的水泡声,这是因为宝宝的肠道内气体过多。
“肠胀气非常明显。”我告诉妈妈。
“不可能。”妈妈一口否定,“我听您讲过,肠胀气要符合‘331原则’——3个月内的宝宝,每天哭闹至少3个小时,每周至少3天,持续至少1周以上。我们家孩子一项都不符合,怎么能是肠胀气呢?”
“每次喂奶前,孩子是什么表现呢,哭闹吗?”我问妈妈。
“不哭不哭。”奶奶接过了话茬儿。妈妈也点头表示赞同:“这孩子不爱哭,一般他一动一哼唧我就喂。”
“我们现在尝试一下,宝宝动的时候你先不喂奶,看看他是什么反应。”我跟妈妈说。结果宝宝扭动几下身体之后就开始大哭,小脸涨得通红,四肢不停地挥舞。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当宝宝因为肠胀气而感觉到不舒服时,他本能是要哭闹的,但这时妈妈送上了母乳,宝宝就失去了哭闹的机会,因为吮吸有助于减轻肠胀气带来的不适。
这并不是个例。在看诊过程中,我常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家长说孩子不爱哭闹,但孩子却普遍存在放屁多、排便费劲、大便稀水样、大便中泡沫多、睡不踏实等情况。因此,在遇到宝宝原本进食比较规律,突然开始频繁吃奶的情形时,我们要考虑一下宝宝是不是不舒服了,是不是存在肠胀气的问题。
一般来说,肠胀气并不可怕,常见于6月龄以内的宝宝,只要做好护理,帮助宝宝缓解不适,随着生长发育,通常能够自然缓解。但是,小宝宝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新手爸妈也没有充足的经验,往往无法准确辨认是不是肠胀气,宝宝一动一哭,就想用喂奶来安抚,反而会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导致腹部不适更严重。宝宝的进食规律被打破,不能感知饥、饱,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另外,宝宝没完没了地吃奶,对于妈妈乃至全家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令人身心俱疲,变得脾气暴躁。
所以,当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进食、排便、睡眠等),且家长心中有疑虑时,不妨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有专业人员的帮助,就能更从容地面对养育中的困扰。
崔医生提醒:
宝宝哭闹都是有原因的,不能一概用喂母乳来解决。因为这样宝宝看似不哭闹了,但真正的问题可能被掩盖了,比如案例中宝宝的肠胀气问题。真正的问题找到了,家长的养育也会轻松一些。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查阅第二部分的:
第一章 | 3. 正确识别宝宝的饥饱信号,轻松哺乳不迷茫
第八章 | 1.0~6 月龄宝宝生长发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