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秦昭王:企业人才流失该如何挽回?

说到笼络人心,可能有人就要开骂了:“楚西鹄,你别胡扯,能垄断人心的都是超能力了!读内心,说得你好像是超人一样!”

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可以成功地被变成现实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富二代他们家生意做得很大,这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在他眼里所有人都低他一等,而且从小因为作威作福惯了,被宠出了一身臭毛病。可想而知他得多不适合做管理,但他们家偏偏还就他这一个孩子,没办法,硬着头皮他也得上。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公司里从中层到高层被他气走了近十位,老爸被他气得几欲吐血,给他下了军令状,如果求不回这些元老就不要回来了,他也不要他做儿子。

这位小爷被吓坏了,一个晚上拜访了所有人,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甚至直接睡倒在了别人家门口的楼道里。

他这样拼命地努力奔跑规劝,总归会有一个心动的吧?他被自己感动得快哭了。然而,等他去公司一看,竟然没有一个人回去。

为什么呢?这位小祖宗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那么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我们要如何求才,或者如何挽回人才,避免人才过度流失呢?

相信这是很多管理者都烦恼不已的问题,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求贤若渴的秦昭王是如何做的。

公元前271年,魏国范雎逃到了秦国。此人虽出身贫寒却满腹韬略,一身抱负,他心想:“老子如此牛逼闪闪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于是他打算在故国一显身手,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没有功成名就,反而险些因为自己锋芒太露而身首异处。

这是多么的可怕,差一点被打死啊!于是他为了躲避追杀和寻找新的用武之地,他隐姓埋名跑到了秦国。满以为到秦国后会得到重用,结果迎接他的却是无尽的屈辱和冷眼,压根没人屌他!他住在最简陋的茅草房,吃的也是几近馊掉的剩饭,就这样寂寂无名地过了一年。

无奈之下他上书秦昭王,奏书全面分析了秦国的国情,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秦王看到后龙颜大悦,他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气度,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然后竟“扑腾”一声跪下,说:“请先生教导我吧!”

一次没有显出什么效果,秦昭王又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雎还是没有接纳的意思。秦昭王就再跪,说:“苍天啊大地啊,您为什么不肯教导我呢?”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他缓缓道出自己不知如何开口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又再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求教的。”

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着对秦昭王说:“大王您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并没有发怒,而是领悟到范雎可能有所松动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闻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上也更加恭敬。

这一次连范雎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了,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一统天下。后来,范雎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的典故,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后世引才纳贤的楷模。

秦邵王放下身段去请范雎,其实在管理学中是有据可循的。在管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坎特法则。

坎特法则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提出的。坎特认为:尊重员工是每个管理者都具备的素质,是人性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而且也是回报率最高的情感投资。同时尊重员工本身就是获得员工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

尊重是收拢人心的吸星法——以平等心待人是领导的核心要义。

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经理打成一片,站到经理的立场,主动与经理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经理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燕王是如何从侧面运用了坎特法则,从而获得了大量人才的吧。

话说战国时代是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战乱纷争,也是对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时代。

那时燕王好不容易收复了失地想要复仇,于是卑躬屈节,用重金招揽人才,想利用这些人为燕国报仇。所以,他找到郭隗说:“齐国乘着我国内乱袭击打败了我们,我很清楚燕国势单力薄,找齐国报仇不是对手,然而要是有能人和我共同治国,以雪先王的前耻,这才是我的愿望。请问怎样才能报国仇呢?”

郭隗回答说:“成帝业的君主以人才为师并与之相处;成王业的君主以人才为友并与之相处;成霸业的君主以人才为臣并与之相处;亡国之君把人才当奴才使唤。你要是能卑躬屈节善待人才,真诚接受他们的教诲,那么胜过你百倍的人才就会来投奔你;要是你能操劳在前,休息在后,积极耐心地向别人请教,那么能力胜过自己十倍的人才就会来到你的身边;要是你事事紧跟别人后面,那么和你一样的人就会来投靠你;要是你靠着桌子,拄着手杖,用眼睛和手指指使人,那么投奔你的只有供人差遣的差役;要是你野蛮粗暴,随意打杀,或是暴跳如雷地大声训斥手下的人,那么前来投靠你的只能是些唯命是从的奴才。这就是古代实行王道、罗致人才的方法。燕王若能真诚广泛地选拔国内的人才,登门拜访他们,天下人听说燕王拜见自己的人才,所有人才一定都会奔向燕国来了。”

“我用谁合适呢?”燕王问道。

郭隗先生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有用千金去购买千里马的,三年没买到,他的一个随从就跟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这个人去了,他用三个月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死了,便用五百金买回了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交差。国君大发脾气:‘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了我五百金。’随从回答说:‘死马都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天下人一定会觉得您会出高价买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于是不到一年,能跑千里的马送来了三匹。如今您要是真想得到人才,那就先从我郭隗开始。连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优秀的人呢?难道还会嫌燕国远在千里之外而不来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了住宅并尊他为师。乐毅从魏国去,邹衍从齐国去,剧辛从赵国去,天下的人才都奔向了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28年后,燕国富强起来,战士精神愉快振奋,把打仗看得很轻松。于是就让乐毅担任上将军,和秦、楚、韩、赵、魏等国一块商量讨伐齐国。结果齐国大败,齐闵王离开都城逃到了外地。燕国的军队独自追赶溃败的齐军,一直攻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将齐国的财宝全部拿走,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池没被燕军攻破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地。

我们再从情感上来理解一下坎特法则。尊重是从情感上表达的,要如何才能让你的下属感受到你发自内心对他的尊重呢?

孔子曰:“何谓真?”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真是诚意最高的表现形式。无精诚,是无法真正打动人心的。就算勉为其难地摆出一副笑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诚意,实际上你是不是有诚意,你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很有说服力地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你的实际行动往往比话语更有说服力。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待人才更是要怀有一颗诚挚之心,以真诚的情致来打动贤良之士的一片忠心,情到深处人才聚就是这个道理了。

这也是那个小祖宗没有成功请回那些元老的原因之一,他只知道自己着急要完成任务,然而他却没有想过一个晚上拜访十几个人,每个人平均分摊的时间就会特别有限,而他又急于完成任务,肯定是走马灯一样的每家每户去点了下头而已,在恳求别人给予帮助的时候还这么放不下身段,你说这事儿他能办得成吗?

聚拢人才不光需要感情上的诚意更需要一些策略。

这也是我们最后要说的,尊重员工就是让员工学会对工作负责,自己主动承担工作,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在尊重的基础上,最终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达到团队合作,共谋发展。

人性化的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就要人性化地表现出来,最为简单和最为根本的就是尊重员工的私人身份,把员工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和管理,而不是把他当成你的私有物,觉得你付给了他工资,那么他就应该附属于你,我们应该学会让管理从尊重开始。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出力的员工,只有调动不了积极性的制度;没有一心跳槽的高管,只有无法凝聚人心的企业。”企业遇到瓶颈,人心涣散,错不在老板,不在员工,关键在制度!认清这一点,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更加的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