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的艺术:崔玉涛医生的健康饮食指南
- 崔玉涛
- 1701字
- 2025-03-19 16:15:23
3.9个月吃遍超市,12个月吃遍农贸市场?
营养要全面均衡,这是很多家长烂熟于心并深以为然的饮食原则,所以当孩子开始吃辅食后,家长们往往希望能让孩子尽快接受更多的食物种类,以确保营养全面均衡。这个想法固然没错,但欲速则不达,孩子在生长过程中,不只有饮食这一件事,也不是稍晚开始多样化饮食就会耽误健康。养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社会既定的流程,该添加辅食的时候加辅食,该打疫苗的时候打疫苗,该多样化饮食的时候再丰富食材,这样才是真正的科学养育、自然养育。
宝宝的基本情况
年龄:7个月 喂养方式:母乳+辅食
睡眠:晚上8点左右睡,早上7点左右醒,夜醒一次,白天两小觉
诉求:常规体检
这天,妈妈带着7个月大的孩子来到了诊室。孩子身高、体重都在第80百分位,吃得香,睡得好,运动能力也不错。他每天晚上8点左右睡,其间喝一次夜奶,喝完接着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白天上午、下午还能睡两小觉,各1个小时。运动方面,小家伙翻身翻得特别溜,可以不依赖辅助自己坐一会儿,能拿着积木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部动作很灵活。
所有检查做完后,我提示这次要打疫苗后,妈妈说:“崔大夫,这次就先不打疫苗了,我们再缓一缓。”
孩子长得挺好,按道理打疫苗是没问题的,家长表示拒绝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吗?我赶紧追问了一下原因。
“他在加辅食呢,万一过敏了,就分不清楚是打疫苗引起的还是辅食引起的了。”妈妈坦言。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加辅食的,吃过哪些食物?”我问妈妈。
“6月龄当天加的,米粉、肉泥、菜泥都吃过了,接受度都挺好的。”妈妈说。
我跟妈妈说,孩子辅食吃得不错,维持现在这个状态,打完疫苗后观察几天,没有不适反应就可以继续加新的食物了,不耽误。
“那可不行,现在不是有一种说法吗,9个月吃遍超市,12个月吃遍农贸市场。”妈妈笑着说,“超市里那么多种东西,要是一停下来,9个月之前就加不完了呀,我还打算去进口超市看看有什么新奇的品种呢。”
原来妈妈是有这样的顾虑。我赶紧跟家长继续解释。
第一,吃遍超市、农贸市场是不现实的。超市有大有小,种类有多有少,别说孩子了,成年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把每个超市里的每一样食物都吃个遍。
第二,给孩子添加辅食,最好以妈妈的日常饮食情况为基础来选择食材,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也能更大程度地减少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的可能。避免过分追求新奇的食材,虽说越稀缺价格越高,但并不代表营养价值一定更高。
第三,添加辅食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吃饱,更重要的是补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这里所说的营养可以按食材概括为几大类,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鱼蛋豆类等。只要食材归属于某一大类,其中所含的营养其实差别并不大。比如谷物有很多种,主要提供的营养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蔬菜也有很多种,主要提供的营养是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肉的种类同样有很多,主要提供的营养是蛋白质、脂肪、铁元素。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吃了多少种食材,或一定要吃够多少种食材,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尽量保证食物丰富多样,搭配合理即可。
第四,孩子的生长发育绝对不是靠食材种类堆砌起来的,与其纠结能不能吃遍超市、农贸市场,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吃的辅食量够不够、消化吸收得好不好上面。只有把准备的食物吃进去、消化了、吸收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才能得到保证。
第五,家长都是竭尽全力想要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更好的物质条件,即便是这样,却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我做得够不够多、够不够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必过分焦虑。养孩子,吃、喝、拉、撒、睡、玩都要照顾到,面对这些事情,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遵循大原则,小事不在意。只有家长心态平和,孩子才能轻松、自然地接受我们的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崔医生提醒:
给宝宝添加辅食,可以追求营养多元,但不能过度焦虑。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接触的食材种类会越来越多,只要是他喜欢吃的、能接受的、搭配合理的,且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这几大类营养都吃够了,就不用太过担心。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查阅第二部分的:
第三章 | 3. 加辅食的时间,并无标准答案
第三章 | 5. 把握好辅食喂养的五大原则
第三章 | 6. 辅食添加初期,可以尝试这样做“饭”